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林鄭:發展機遇處非為地產商服務

2009-02-27
【信報財經新聞】 P09 | 政策政情

  政府擬於發展局轄下成立權力橫跨多個政策局的「發展機遇辦事處」,備受各界質疑。工程界何鍾泰強調,辦公室必須由司長級領導,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圖】領軍無助協調各政策局加快工程。對於政府強調發機辦不會取代現有法定程序,公民黨梁家傑質疑,發機辦如何在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加快工程上馬,他並擔心發機辦帶有強烈人治色彩,在發展局局長換屆後將無以為繼。

  發展機遇辦事處至今未有具體架構,林鄭月娥昨天出席一新聞發布會時只解釋,目前很多私人發展項目很複雜,希望透過只有數人的發展機遇辦事處,以及即將重組的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在項目進入規劃程序前,向項目倡議者(包括私人發展商和非政府機構)提供各部門的意見和諮詢服務。

曾俊華:非架空現有程序

  根據政府的構思,發展機遇辦事處在接獲項目申請後,將經各相關部門分析,並提交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給予意見,最後將意見交予倡議者。

  林鄭月娥強調,發展機遇辦事處並非為發展商服務,項目不會為純住宅,需對香港經濟、旅遊、生態、物流和文物保育等方面裨益;而項目倡議者必須是用地的主要擁有人。

  她舉例指,有慈善團體在多年前取得地皮興建物業,惟至今物業已變得殘舊或未能用盡地積比率,在成功重建和擴建前,往往要接觸多個部門,希望辦事處可為有關工程作諮詢服務。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天出席電台節目時亦強調,設立發展機遇辦事處是想簡化外資來港投資發展的流程,並非意味可以架空現有法定程序。

  不過,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質疑,發展機遇辦事處指要「為有利香港發展的項目提供有效的平台」,但應由那一位官員,以及怎樣判斷那一個私人項目有利香港發展,如果決定的準則不清晰,容易造成「官商勾結」的疑慮。

  梁家傑並指出,不少發展商投訴,工程上馬緩慢基於各工程相關的部門主管不願行使其權利,擔心「孭鑊」,如果曾俊華指發展機遇辦事處不會取代現有的法定程序,即發展商仍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令工程上馬,不明白辦事處如何促進私人工程上馬,如果加快的做法是由林鄭月娥親自為各部門主管「孭飛」,將帶有很濃的人治色彩,辦事處在局長換屆後,恐怕亦無以為繼。

  他稱,林鄭月娥稍後會到立法會就預算案「解畫」,屆時將追問辦事處具體做法。


何鍾泰憂林鄭難協調

  支持設立辦公室的何鍾泰則憂慮,辦公事如由林鄭月娥領軍,將無法協調各部門,就如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時,各工程相關部門合併在一個政策局也難以協調,建議將辦事處直轄於司長辦公室之下,由司長級官員負責領導。他並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本身修讀建築學,對工務相當熟悉,對曾俊華統籌有很大期望。

  但據了解,發展機遇辦事處一直由發展局負責構思,現階段不存在由司長領導的可能性。

  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副主席劉江華則認為,辦事處「一站式服務」的理念相當好,至於局長應否統籌其他政策局,他稱,相信辦事處只是找其他政策局的技術人員加入,做法類似申請酒樓牌照,以方便統籌,由發展局負責亦不成問題■

6歷史建築獲選活化

2009-02-26
【文匯報】 A25 | 通識博客 | 時人時事

 「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首批7幢歷史建築物甄選結果日前揭盅,6獲選項目包括多元化的主題活化方案,包括旅舍、中醫藥保健中心、酒店等。其中爭議較大的北九龍裁判法院將活化成藝術設計學院,並會與同區發展為中華文化城的荔枝角醫院及改為青年旅舍的美荷樓,打造成深水埗區的「文化小區」,為本港旅遊業注入新的經濟動力。政府會為整項計劃撥款超過5億元作資助建築物的修復成本及社企營運,料建築期可創造約1,000個職位,到2011年中多個項目陸續落成後,再帶來約500個全職及兼職職位。

 發展局去年初推出「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收到114份申請,負責審批的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稱,自去年6月,委員會召開約16次會議審議各申請,當中不少意念不錯,提出的活化方案富有創意和高質素,但有非牟利機構旨於「找會址多於保育歷史建築」,亦有申請因「錯配」最終無法入圍。

 林鄭月娥日前在記者會上宣布「活化計劃」的第二批共5幢歷史建築物名單,包括一直備受關注的灣仔藍屋建築群、前粉嶺裁判法院及再度推出的舊大埔警署等。

Six historic buildings to become tourist attractions

 Results of the first batch of historic buildings shortlisted for the Revitalizing Historic Buildings Through Partnership Scheme were announced on 17 February. Six out of the seven buildings were selected for revitalization and will be refurbished under various schemes to become hostels, Chinese medical healthcare centre, hotel, etc. The North Kowloon Magistracy building, one that had caused much controversy, will be converted into an art and design school. The school will be located in the same district with two other projects involving the Lai Chi Kok Hospital which is to become a centre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Mei Ho House which will be turned into a youth hostel. It is expected that together, these three buildings will form a cultural hub in Sham Shui Po to bring economic vitality to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Hong Kong. The government will allocate more than HK$500 million for the entire Scheme to subsidize renovation work and operati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about 1,000 jobs will be cre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upon commissioning by mid-2011, some 500 full-time and part-time jobs can b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Bureau launched the Revitalization Scheme early last year and 114 applications were received.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assessing the proposals, had had 16 meetings since June last year to examine the applications, according to its chairman Bernard Chan. He said that many of these applications outlined good ideas and presented very creative and high-quality proposals. However, it seemed to him that there wer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at aimed “to find resident premises rather than to preserve historic buildings” and he also mentioned that there were applications which did not succeed in the end because of “mismatch”.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on 17th February, Secretary for Development 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 announced the five historic buildings selected for the second round of the Scheme. They include the much-concerned Blue House Cluster in Wan Chai, the former Fanling Magistracy and the re-launched Old Tai Po Police Station.

Translated by 開明

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

舊大埔警署撥第二批

2009-02-18
【東方日報專訊】發展局昨公布第二批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名單,當中包括首批未有批出的舊大埔警署,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指廿三份申請書均未達標,未能善用該面積達六千五百平方米,且環境優美的地方,財務計劃亦不可行。

下期包括藍屋

舊大埔警署共有廿三份申請,大部分建議用作營舍、舉辦課程、活動或展覽、辦事處用途,只有一個申請入選第二輪甄選,但最終都落敗。第二批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還包括灣仔藍屋建築群、九龍城石屋、沙田王屋村古屋和前粉嶺裁判法院。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相關)說,雖然第二批計劃要到年中保育條例完成後始正式發出邀請,提早公布可令有興趣的機構早些開始構思。

灣仔藍屋建築群已交由房屋協會收購業權,並以留屋兼留人的形式活化,即住客可以選擇留下來繼續居住。九龍城石屋位於侯王廟新村,該村在五十年代設有多個電影片場,到七十年代,部分石屋改變用途作工場,該村於二○○一年清拆,石屋為僅存建築物。

沙田王屋村古屋是村內僅存的清代建築,為法定古蹟,位於圓洲角公園內。前粉嶺裁判法院建於一九六○年,展現新古典建築風格。

2009年2月24日星期二

首批活化歷史建築計劃評選結果

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於2月完成評審首批就活化7幢政府歷史建築提交的方案申請,選出以下6個保育及活化方案:

評選結果

1. 歷史建築 : 舊大澳警署
獲選計劃 : 大澳文物精品酒店
獲選機構 : 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

2. 歷史建築 : 芳園書室
獲選計劃 :「芳園書室」旅遊及教育中心暨馬灣水陸居民博物館
獲選機構 : 圓玄學院社會服務部

3. 歷史建築 : 荔枝角醫院
獲選計劃 : 香港文化傳承
獲選機構 :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4. 歷史建築 : 雷生春
獲選計劃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保健中心-雷生春堂
獲選機構 : 香港浸會大學

5.歷史建築 : 北九龍裁判法院
獲選計劃 : 薩凡納藝術設計(香港)學院
獲選機構 : 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6. 歷史建築 : 美荷樓
獲選計劃 : 美荷樓旅舍
獲選機構 :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

7. 歷史建築 : 舊大埔警署
(共收到二十三個申請書,發展局指申請未符合評審準則,將撥入第二批的活化計劃)


資料來源: 發展局文物保育網站(http://www.heritage.gov.hk/tc/rhbtp/buildings.htm)